手机传奇怎么抓随宠,言情的小说?

作为一个看了几年小说的大学生,把我认为好看的小说说一下??

①??林家成的作品:<玉氏春秋>,<媚公卿>,<凤月无边>,<美人温雅>……。非常喜欢~~

林家成的作品大部分是一个套路:女主聪慧,美貌,但是家世一般,遇上同样聪慧,才华横溢,但家世显赫的男主,要想在一起,只能以妾室的身份,女主不甘,不断奋斗,做出了一番成绩,以平等的身份嫁给男主。

②??韩脉脉的作品:<大神,我要给你生猴子>,<你奈我何>,<我有病,得治>。强烈推荐!!!(๑❛ᴗ❛๑)

大神,我要给你生猴子:

她们都说,我是个没有长性的人。但是有两件事,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一个是胖,还有一个,就是喜欢你。 ——唐圆

唐圆披**跟着妹子们一起去男神微博下刷“大神,我要给你生猴子”的时候,从没想过,有一天她真的给大神生了个猴子,不是,孩子。大神容简接新剧的时候,发现原著小说里男主名字和自己一样……孤掷一注:生。//一颗汤圆大又圆:大神,我要给你生猴子!

你奈我何:

安奈以为她平静的大学生活会持续到毕业,直到有一天,她在商场看到一个小男孩抱着一个男人大腿深情地蹭:“爸爸” “爸爸~” “爸爸~~” 男人:“行了,都给你买。” 安奈忍不住笑了一声,小男孩回头看了她一眼,就欢快地扑了上来,喊了一声:“麻麻!”

我有病,得治:

作为西大第一挂科王,姜教授表示这么勇敢的学生已经不多了,此刻讲台上正躺着一张无辜的假条——老师:我有病,得治。南安安南安安绝对不会写这样一张请假条来挑衅姜铭,如果她知道姜铭会成为她的导师、男神以及……男人。当伪女神真逗比遇到伪傲娇真男神~

③??长宇宙的作品:<弈婚>,<势均力敌>,<白杨往事>,<意中人之>,<唯你至宝>,<南有嘉鱼>,<情战>……高干文。(๑❛ᴗ❛๑)

弈婚:

我以婚姻之名

势均力敌:

旁政较量的数百个日夜里,顾衿之所以越挫越勇,是因为爱之于她,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她日复一日疲倦生活的英雄梦想。

她妄图,他爱她。

当最后穷途末路两败俱伤时,顾衿回首这种种过往才忽然明白,其实在与旁政的这段婚姻中

她与他,势均力敌。

她不曾认输,他亦没有投降。

暂时只能想到这些了~~有想起来,再补充→→??

由于手机不好调字体大小,所以抱歉哈~

手机传奇怎么抓随宠(言情的小说)

有什么好看的军婚小说?

俺只推好看的,军婚或高干类小说推荐书单,往下看吧,都是好书……点关注不迷路

《情深至浅》

莫浅浅初见罗叡笒的时候,莫家姑娘十二岁,彼时嫩的似一朵还带着小黄花儿的刺黄瓜样儿的浅浅姑娘打死也不相信自己会跟阎王似的罗家大公子有什么瓜葛,可惜啊。彼时毕竟是彼时了啊……

《军婚撩人》

身穿着荧光背心的部队纠察兵和交警队同事们正严阵以待,说是京绵高速出了车祸,一辆军用越野车撞死了一名孕妇逃逸了,这会儿大队正配合军区警备纠察夜查肇事车,顺便查酒驾。 刚到地点就被刘队安排了和两个同事到另一个路口,还叮嘱着:“重点是酒驾,军车不归咱管,哪怕是军地协作时间,闲事儿少惹。” 机关里混成了精的老油条,话里的意味儿明显。 连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兵蛋子,指哪打哪的炮灰人物,自然唯命是从。可,一个小时过去了,别说酒耗子,连只蟑螂都没逮到。抬腕一看,已经凌晨一点二十五分! 哪怕过去了很多年,她还能准确地记得他说是,要爱我。一辆长得像路虎揽胜的越野车疾驰而来,速度飙得极快,为啥说长得像呢?因为那是她从来没见过的车型车款,霸道又彪悍。后来她才知道,那玩意叫‘战神’,是改良版的多功能特种兵战车当然,这是后话。

《军婚缠绵:首席轻点爱》

你给我滚远点,当初怎么看上你这颗烂白菜,李小姿冲他喊道! 他贴在她耳边,道:是啊,喜欢你的有钱人一堆,可就是我这个烂白菜,让你昨晚。。一直说要要要!!

首长,请立正

“报告,首长,您的军车轮子被卸了。” “他妈的谁干的,知不知道那是老子爱车。” “报告,是大嫂。” “哦,没事,看看她还喜欢哪辆车,直接卸了。 ”“......” “报告首长,您...您的爱犬毛被剃了。” “他妈的谁干的,知不知道那是老子爱犬。” “报告,是大嫂。”

《第一首长夫人 》

胜者为王,败者暖床。周公子,京城权势倾天的红三代军二代,身为特种大队最骁勇善战的“枭狼”,公子那钢铁的意志却在一个毛茸茸的小丫头面前,溃败成了绕指柔。颜情,红三代,军事游戏设计师,却死活和军部最年轻的上校扛上了。为了一雪前耻,从此踏上了屡败屡战的暖床之路。爷爷装病替她物色相亲对象,可谁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场相亲热闹得从馆子相到了警察局。公子威武,当着警察叔叔的面,撂了军官证直接耍流氓,按倒女人强吻昭告天下:“这个女人,爷要了!”

《军宠——首席设计师》

洛青在部队打晕一个对自己不轨的男人,轰动二十四师。 从那时起陆将认识了她,在她两年后退役时成立设计公司,等着她自己爬进洞。 两年海归的洛青回归本土,开始她的设计师之路。为了赚更多钱给妹妹一个美好将来的她,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做到总监位置。 在庆功晏上她的作品受尽追捧,她的身价水涨船高,仕途风顺。哪想一觉醒来旁边睡着超级大BOSS,还兼职她长官的长官?! “洛青同志,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我会负责的。”刚正不阿的陆上校十分严肃。 “这只是一夜情,陆董你现在可以下床了。” “跟我结婚吧。”没有问号。“陆董恐怕不知我还个妹妹。” “没事,一起嫁……” “你说什么?!”不等他说完,洛青一拳早挥了出去,被陆将大掌包个严实。 “我是说一起嫁过来,我养。谁不知你宠妹如命,我动你都不敢动她。”“别生气,别动……该死!” “啊!你给我下床!” 自那天以后洛青一直在思考要找他报仇吗?那晚明明是他有计划,有犯罪想法。可他家三代从军,军政两界十个有八是他家的人,那就暗中斗法好了。 于是一个设计师不愿接变态案子,一个设计让她接变态案子,不然就暴光她被自己睡的事。 别暴,她接还不成么。TAT

朱元璋的儿子多达26个?

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厉害,生育能力也相当厉害,光儿子就有26个,最大年龄差达到了38岁。虽然此数据还称不上是皇帝中的头名,但也算是位列前茅了。

鉴于人数太多,不容易记忆,我们不妨给这26人打上标签,再按照标签先去大致地认识他们,然后从中对比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一、九大塞王

塞王,顾名思义,就是分封在北疆重地以抵御蒙元残部的九位王爷。按照封地从西到东的顺序,依次是:肃王朱楧(yǎng)、庆王朱栴(zhān)、秦王朱樉(shǎng)、晋王朱棡(gāng)、代王朱桂、谷王朱橞(huì)、燕王朱棣(dì)、宁王朱权、辽王朱植。

下面我们按照长幼顺序,依次介绍。

1、秦王朱樉:马上英雄,马下恶棍

朱樉是朱元璋的第二子,由于老大朱标为太子,所以在外朱樉是实际上的诸弟之长,也是塞王之首,坐镇西安。西安是关中地区的核心,且朱元璋曾一度考虑过迁都西安,对这里十分重视,所以首先将朱家老二藩封于此。

朱樉幼年聪慧,严毅英武,在军事上很有才能。就藩后,朱元璋授予他总揽关西地区所有军务的权力,辖区内所有大将和军队都要受他节制。朱樉也不负所托,每年亲率大军巡边,整肃军纪,震慑草原,对百姓秋毫无犯,对军队从未妄杀过一人,因而军威益重,戎狄畏服。

但除却军事才能,朱樉在德行上就只能用凶戾残暴来形容了。他在封地内大兴土木、剥削民力、搜刮民财、作恶多端,完全把朱元璋的劝诫抛之脑后,搞得百姓积怨、苦不堪言。

不仅如此,朱樉心狠手辣,在府中滥用私刑,动辄使用割舌、活埋、冻死、饿死等酷刑,视人命如草芥,府中众人惶惶不可终日。朱樉的残忍最终导致三位老妇忍无可忍,在朱樉的饮食中下毒,将其毒死。朱樉也算是因果循环,被自己的残暴所反噬。

朱樉的死就连朱元璋都气愤地说是“不良于行,死有余辜”,可见朱元璋也是十分的怒其不争。曾经,朱元璋还封朱樉为宗人令,相当于是想让朱樉作为朱家家族的管理者,可见朱元璋对其的期望之高。

可惜,朱樉只遗传了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却没有学会朱元璋对百姓的仁德之心,性格残暴,德行有亏。使民折伤曰愍——从他的谥号“愍”也能看出朱樉对百姓的不仁,同时也体现出朱元璋对老二如此堕落而感到痛心和惋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樉其实很容易记,因为他是“赵敏的老公”。朱樉的正妃王氏(观音奴)是蒙元河南王王保保之妹,看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都知道,剧中的女主角赵敏正是以王氏为原型塑造的。

△赵敏剧照

不过,朱樉很不喜欢王氏,甚至将她幽禁于府中,最后王氏反而甘愿为朱樉殉葬,不得不说正史中的“赵敏”有些令人同情。

2、晋王朱棡:聪明且暴虐的美男子

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子,生得“修目美髯,顾盼有威”而且还被称赞为“多智”,是一个颇具头脑的大帅哥。因而也十分得朱元璋器重,被封为晋王,坐镇山西太原,多次统军出塞筑城屯田。那么看起来,这个朱家老三应该比老二强了吧?

可惜并没有强太多,朱棡同样也是性情残暴之人,对身边人动辄施加酷刑,比如车裂、鞭挞等等。因为这事朱元璋差点废了他的王爵,还是太子朱标从中求情,这才幸免。

不过朱棡还是被召回京师,可能是被朱元璋修理了一番,再放回封地时,朱棡一改前态,变得谨守礼仪、收敛脾气,不似老二朱樉那般死不悔改,这也体现了朱棡确实有头脑,知道再任性可能也要步二哥的后尘。

显而易见,朱棡和朱樉都太过暴虐,光遗传了朱元璋心狠手辣的一面,却没有朱元璋善待百姓的一面,所以这两位虽然位高权重,但都算不上最有出息。

3、燕王朱棣:逆袭成功的明成祖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坐镇北平。建文帝时期,起兵靖难成功,登上皇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明成祖。

他在位期间励精改革,文武兼治,经济繁荣,国威远扬,打造了当时的“永乐盛世”。显然,朱棣才是那个最有出息的儿子,只不过一开始有朱标这个贤太子在,其他儿子只能靠边。

而朱标死后,朱元璋出于平衡考虑,又选中了皇太孙朱允炆,这才使朱棣差点失去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朱棣,《大明风华》剧照

说起来,朱棣和朱元璋很像,总结几个方面来看,大多风格相似:

政治上,都有自己明确的政治主张,且都是以狠厉手段震慑宵小,不动则已,动如雷霆,王者风范尽显。比如朱元璋掀起的明初四大案,动辄人头滚滚,朝堂为之一空;朱棣对于建文党羽的剿杀,也是宁错勿纵,丝毫不手软。

军事上,都主张不服就打,绝不惯病,尤其是坚持北伐,不断打压蒙元势力;区别在于朱元璋是让儿子们和大将们领军出征,而朱棣更喜欢御驾亲征,不但天子守国门,最后干脆死在传奇中,这说明朱棣更热衷于亲手解决蒙元,且意志极为坚定。

立储上,都倾向于选择仁德者作为储君。朱元璋选择的是朱标、朱允炆父子;朱棣选择的是老大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

治民上,都很重视民生,视之如国本。减轻百姓负担,大力发展经济,兴修水利,确保百姓安居乐业。不过二人有些区别,朱元璋是为了百姓减负,有些大事业就先停一停;而朱棣则是大事业不能耽误,想出一切办法兼顾民生。

△马皇后

爱情上,都很看重情义。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再也没立皇后;徐皇后去世后,朱棣也再也没有立皇后,原因都是皇后只有自己唯一最爱的女人能当,其他后妃都不配。

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对比,这里不一一赘述。

总之,若干方面一对比,就会发现朱棣真的是很像朱元璋。

4、代王朱桂:又臭又硬又长寿

朱桂是朱家老十三,比老二朱樉足足小了18岁。他起初被封为豫王,后来改封为代王,坐镇大同。

不过他的性格暴躁,建文元年时,因罪被废为庶人。此事一方面确实是他自己在封地内肆意妄为、多行不法,另一方面也是建文帝削藩的需要,朱桂自己露出破绽,朱允炆自然也不会客气。

等到朱棣即位时,恢复了朱桂的王爵。只是,朱桂依然是我行我素,丝毫没有悔改之意。

△朱桂

成祖朱棣曾下达谕旨给他,让他收敛恶行,牢记建文时期的教训,不得擅自盘剥军民、胡作非为。当时朱桂已经多次被人控诉行为不轨,官方罪状多达32条,成祖朱棣召朱桂入朝听训,朱桂居然不来,这脾气也是没谁了。朱棣第二次召他时,干脆中途让他回返,不想见了,直接把他的三护卫革去,以示惩戒。直到永乐十六年才恢复护卫。

朱桂后来一直活到了正统帝朱祁镇时期,享年72岁,成了兄弟中最长寿的一个。

朱桂可谓是又臭又硬,为何朱棣却对他如此宽容?那是因为朱棣正妻是徐达长女,而朱桂正妻是徐达次女,朱棣和朱桂既是兄弟又是连襟,所以朱棣才对朱桂颇为容忍。这么看来,朱桂能活那么久还要多谢他的老婆。

5、肃王朱楧:草创西北

朱楧是朱家老十四,起初被封为汉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十三日,太祖命他与当时的卫王朱植、谷王朱橞、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一起去临清练兵。

可能是朱楧显露出了一定的军伍才能,所以转过年朱元璋将他改封为肃王,不过因为护卫军没有集齐,所以只能暂时驻扎在平凉,三年后才就藩甘州。肃王府草创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肃王算是最辛苦的王爷之一,条件简陋,位置最是偏远,驻守在真正的大西北地区,长年与黄土风沙为伴。我猜测这可能也与他的生母郜氏地位较低有关。

直到建文元年,肃王上书请求内迁,这才移藩兰州。

6、辽王朱植:草创东北

朱植是朱家老十五,擅长作战,曾率大军北讨蒙元,屡建战功。

朱植初封卫王,后来改封辽王,就藩广宁。当时由于形势紧迫,就藩的时候连辽王府还没有建好,所以朱植干脆就在大凌河北岸立木栅为营,搭建起临时住所。后来由于高丽在边境上图谋不轨,朱元璋为了局势稳定干脆叫停了辽王府的建设。所以说,辽王府的草创程度甚至还要高过肃王朱楧。

不过朱植也确实是条好汉,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带领封地军民屯田开荒、筑墙立寨,竟逐渐能够自给自足,总算是在东北防线上站稳了脚跟。由此可见,朱植也是一位有能力且讲实干的王爷。

可惜,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植站队朝廷,没有帮助封地相邻的朱棣,因而被厌恶。朱棣登基后,将他迁往荆州,并极大地削弱了辽王府的待遇,朱植自此开始保持谨慎低调的生活,直到去世。

个人认为,在诸王中,辽王朱植算是脾性和能力都很不错的一位,还肯吃苦、肯实干,要是能放在东北重用,就像云南的沐王府那样,定能再创佳绩,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7、庆王朱栴:宁夏贤王

朱栴是朱家老十六,封庆王,坐镇宁夏。宁夏那边也属于西北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庆王曾一度因为粮饷收不上来而不得不移驻韦州。就藩后六年,才开始建府邸,可见庆王的条件也是相当艰苦的。

庆王朱栴是有名的贤王,自号凝真,他好学善文,忠孝有德,成祖朱棣对其大为赞赏。

他历经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六朝,在宁夏度过了45年,对明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8、宁王朱权:被坑惨了的善谋王爷

朱权是老十七,自幼聪明好学,13岁封为宁王,15岁就藩大宁。大宁地处喜峰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极为重要的大镇。因而朱权麾下的兵力十分强劲,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还包括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因此,宁藩与秦藩、晋藩、燕藩一道成为北疆中的四大强藩。朱权自身本事也不弱,曾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

朱棣起兵靖难时,盯上了宁藩的强兵,于是通过欺诈手段胁迫朱权一起造反,并承诺事成后平分天下。而宁藩的强兵也的确是大大增强了朱棣一方的军事实力。

可惜承诺往往是用来忽悠人的,朱棣登基后立马食言而肥,将朱权直接贬到南昌,让他做个清闲王爷。朱权是个聪明人,自知被四哥坑得死死的,只得从此韬光养晦,在书斋中潜心钻研诗书琴赋,倒也在文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9、谷王朱橞:反复无常真小人

朱橞是朱家老十九,他年少得志,12岁封为谷王,统辖九边重镇宣府。

朱棣起兵靖难时,朱橞封诏率军护卫京师,镇守金川门,但是当他觉得大势已去后,开门投降,迎朱棣入城。因为这个功劳,朱棣即位后,将他改封长沙,多有赏赐。

朱橞在长沙恃功自傲,大肆搜刮民财、为非作歹不说,竟然还私蓄力量,谋划造反。他原本还想拉上同母兄弟蜀王朱椿一起干,但朱椿严词拒绝并向朱棣告发。朱橞事泄被擒,之后贬为庶人,囚禁至死。

观谷王朱橞的秉性,实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意志不坚,骄纵跋扈,志大才疏,这些他都占齐了。

二、五大文王

如果说九大塞王是以武立业,那么相对应的,也有以文事著称的五大文王。他们依次是:周王朱橚(sù)、潭王朱梓(zǐ)、鲁王朱檀(tán)、蜀王朱椿(chūn)、韩王朱松。

1、周王朱橚:愤怒的医学家

朱橚是朱家老五,他与上面四个哥哥都是马皇后所生。(生母争议本文遵从正史,暂不考虑其他观点)

他初封吴王,后来朱元璋认为吴地乃是财税重地,不宜分封,于是改封为周王,封地在开封,王府也省事,直接利用宋代遗留下的宫殿。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大力削藩,诸王愤怒,朱橚也是其中一个。他私下里蓄谋造反,却被次子告发,朝廷突袭抓捕,将他贬为庶人并发配云南。

朱棣即位后,将他捞了回来,恢复了王爵和封地,还加了五千石禄米。原因无他,朱棣和朱橚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而且朱橚还是反建文的,所以必须好好奖赏。

朱橚从年轻时就对医学十分热衷,就藩后,常用手中的资源组织专家学者编纂书籍。其中十分著名的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

前三本书重在总结整理前人成就,归纳吸收了中医的大量药方和知识,而最后一本《救荒本草》更是开创了新的领域,其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414种植物,有很多都是过去本草书没有记载过的。

朱橚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由于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国学者纷纷翻译钻研,取得了许多新的博物学成就。因而说,周王朱橚是医学家,实至名归。

2、潭王朱梓:惊弓之鸟

朱梓是朱家老八,封为潭王,藩地长沙。朱梓机敏好学,喜好文章诗词,经常召集文人士子开诗会,会上但凡有佳作,便会亲自品评,不吝赏赐。

潭王比起其他性情拙劣的兄弟要好很多,本来应该一生与文墨相伴。可是他的妻弟宁夏指挥于琥被卷入了胡惟庸案。朱梓闻讯后非常紧张,日日担心自己会受到株连。

朱元璋也是心疼儿子,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召其入京亲自沟通,没想到朱梓可能是紧张过度了,以为自己的老爹要拿自己开刀,于是便草率地和王妃于氏一同自焚而死,搞得朱元璋是又气又怜。

由于朱梓去世时才21岁,无子,所以潭国就此削除。

我认为朱梓应该是书生气非常重的一个人,所以有些迂腐柔弱,稍有风吹草动便惶惶不可终日,他若能稍微坚强一点,冷静一点,和自己的老爹沟通一下,也不至于走上自焚一途。

3、鲁王朱檀:荒唐的才子

朱檀是朱家老十,一出生就封为鲁王,15岁时就藩兖州。朱檀好文能诗,谦恭下士,本来可以得到很好的名声。

可惜他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偏偏迷信丹药可以延年益寿,在服食金丹后,中毒而亡,年仅20岁。朱元璋对他的愚蠢行径十分不满,于是给他上了一个“荒”的谥号。

朱檀虽然死得早,但他和潭王朱梓不一样,他早早留有一子,而就靠这一子,鲁王一脉竟然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4、蜀王朱椿:蜀秀才

朱椿是朱家老十一,封为蜀王,就藩成都。封地在天府之国,相比于大部分兄弟,着实算不错的地方。感觉郭惠妃作为朱元璋的小姨子(马皇后之妹),多少还是受宠一些,三个儿子的封地相对都不错。(还有代王朱桂的大同、谷王朱橞的宣府)

朱椿是郭惠妃最长的儿子,喜好读书和做学问,史书形容他是"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就是夸他学识渊博、温文儒雅的意思,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他崇尚文化,礼贤下士,“风骨名儒”方孝孺最初就是他征聘上来的。

他在如今成都的红照壁一带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蜀王府,也就是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成都"古皇城",成都的皇城文化正时源于此。他还在锦江沿岸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散花楼,这些都成为了成都的标志性建筑。其中的望江楼我印象最深,因为曾去游览过一番,能有此幸还是多亏了这位蜀王爷。

朱椿的正妃是凉国公蓝玉的女儿,后来的蓝玉案也是牵连颇广,好在朱椿比较沉得住气,没有像潭王朱梓那样吓到自焚。

5、韩王朱松:无法就藩的王爷

朱松是朱家老二十,封为韩王,藩地预定在开原。当时明朝刚在辽东站稳脚跟,已经封了辽王朱植镇守广宁。但是为了长治久安,朱元璋决定再派两位王爷——韩王朱松镇守开原,沈王朱模镇守沈阳。此布局若能实现,就会起到沐英镇守云南的效果,使得明朝对东北局势的掌控大大增强,也许就会避免日后女真人的失控。

朱元璋的设想很好,但是变化总比计划快。由于辽东初定,条件有限,前期的准备工作进展缓慢,所以直到朱元璋去世,朱松和朱模也未能就藩。紧接着建文帝削藩,朱棣靖难上位,就藩事宜一再拖延,朱松只能一直在京师闲居,碌碌无为,心情烦闷可想而知。

成祖朱棣在即位后六年,才逐渐腾出手安排年轻的藩王们就藩,而韩王朱松没能熬住,在永乐五年的时候就积郁成疾,病逝于南京,享年27岁。朱松由此也成了兄弟中唯一一位成年却未能就藩的王爷。

三、两大南王

如果说九大塞王是北方的主要战力,那么相对的,南方也有两位战力不俗的王爷,而且这二人都是难得的文武全才,我把他们合称为两大南王,依次是:楚王朱桢(zhēn)、湘王朱柏(bǎi)。

1、楚王朱桢:南方定海针

朱桢是朱家老六,受封楚王,就藩武昌。他出生时,恰好朱元璋平定武昌,因此朱元璋大喜之下承诺,朱桢长大以后就封为楚王。这也是为何楚王没有像哥哥们一样被封在北方。

朱桢天资英睿,有谋略,性端重,幼时喜学,常听儒臣授课。不但如此,他在军事上又颇有才能。

洪武十四年(1381年),17岁的朱桢率江夏侯周德兴平定蛮夷,并就此开始就藩武昌。

洪武十八年(1385年)四月,21岁的朱桢与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平定铜鼓卫(今贵州锦屏县)、思州(今贵州沿河)诸蛮族叛乱。六月,率汤和平定靖州(今属湖南)、上黄诸蛮夷。朱元璋曾称赞道:“汤和言尔有谋略,真吾子也”。

洪武二十年(1387),朱桢率大军征讨云南,活捉叛首阿鲁秃。

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南方大展拳脚的朱桢颇得父亲器重,在初设的宗人府担任右宗人。

洪武二十四年(1391),27岁的朱桢奉命征讨西蛮。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桢先后平定道州(今属湖南永州)、全州叛乱。

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桢平定桂阳山寇。

洪武二十九年(1396)八月,卢溪、黔阳诸洞蛮夷叛乱,朱桢率军翻山越岭,深入苗寨平叛。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朱桢与湘王朱柏,前往平定古州(今贵州榕江县)蛮族叛乱。朱桢请饷三十万,又不亲自到场领军,朱元璋因此斥责了他。

当时朱桢33岁,而朱元璋下一年就去世了。我推测朱桢第一次不奉命平叛的原因,可能是担心老爷子身体撑不住,到时局势有变,自己却在外平叛,那就很没安全感了。总之,楚王朱桢可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精明王爷,在诸兄弟中也属于名列前茅的那种。

朱棣即位后,任命朱桢为宗人府宗正,可见对他很是器重。朱桢在永乐朝得以善终,享年61岁。

2、湘王朱柏:壮怀激烈的全才

朱柏是朱家老十二,封为湘王,就藩荆州。朱柏秉性仁孝,勤奋好学,常常通宵读书,深得朱元璋赏识。更难得是,他和楚王一样,也是文武全才。

朱柏个人武艺不俗,膂力过人,弓马娴熟,一身的豪侠之气,偏偏外出时还喜欢背着许多书籍,在我看来有点儒侠的味道。朱柏封地在南方,和楚王一样,多次参与平定各地叛乱,指挥得当,战功显赫。不过因为,朱柏比朱桢小7岁,所以在战绩上还是不如朱桢那么耀眼。

朱元璋驾崩后,朱柏悲痛万分,心情一直不佳。结果建文帝朱允炆又大搞削藩,底下的臣子罗织了朱柏的罪名,准备拿下朱柏。

朱柏性情刚烈,不愿受辱,他穿戴整齐,跨马执弓,与王妃家眷一起自焚于相王府。湘王朱柏和潭王朱梓是唯二选择了自焚的王爷。

可惜了如此一位英王,若能留之为国效力,岂不更好。

四、五大内王

如果说边疆诸王属外,那么其后诸王属内,这五人都年龄偏小,身前均有其他王爷可以依仗,我把他们合称为五大内王,依次是岷(mín)王朱楩(pián)、沈王朱模、安王朱楹(yíng)、唐王朱桱(jìng)、郢(yǐng)王朱栋。

1、岷王朱楩:“又臭又硬”2号

岷王是朱家老十八,封为岷王,初藩岷州(今甘肃省岷县),后改镇云南。朱楩比二哥朱樉足足小了23岁,所以当初年长的王爷们在叱咤风云时,朱楩等五大内王还在皇宫吃奶。所以等他们成年后,边疆沿线早就被哥哥们包圆了,他们自然就可以安然退居二线,躲在兄长们的庇护下。

朱楩在藩地岷州待了5年,后来因为云南刚被征服,需要安抚,西北又不缺王爷,所以朱楩改藩云南。

建文帝时期,由于削藩政策,朱楩被参劾获罪,废为庶人。

成祖朱棣即位后,恢复朱楩爵位,但后来朱楩不遵王法,为非作歹,被朱棣再次罢免,不过不久后又恢复王爵。但朱楩更本不吸取教训,依然是我行我素,之后又被朱棣第三次罢免。直到朱棣的儿子明仁宗即位,他的处境才稍好一些。

岷王朱楩和代王朱桂很像,都是又臭又硬,屡教不改,只不过朱楩的背景不如朱桂硬。

但巧的是,朱楩活到了71岁,在兄弟中仅次于朱桂。这个事不禁让人感慨;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啊!

2、沈王朱模:沈阳王在山西

朱模是朱家老二十一,封为沈王,讲韩王朱松时说过,由于形势剧变,他最初预定的封地沈阳没能去成。

朱棣即位后,拖到朱模28岁,才把他改封到了潞州(今山西长治)。

3、安王朱楹:唯一的安王

朱楹是朱家老二十二,封为安王,朱棣即位后,拖到26岁才就藩平凉,过了9年就病逝了(公元1417年)。因为无子,封国被削除。

另外,第二任韩王于1425年被改封到了平凉,直接用安王空下来的府邸。

如此一来,韩王一脉又从南京发展到了平凉地区。

4、唐王朱桱:隆武先祖

朱桱是朱家老二十三,封为唐王,永乐六年(1408年)就藩南阳,时年22岁。在任8年去世,享年29岁。朱桱虽然早逝,但好在留下两个嫡子,其中嫡次子朱琼炟(dá)广开枝叶,将唐王一脉发扬光大,直到明末。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积极御虏的隆武帝,正是朱桱的八世孙朱聿(yù)键。

5、郢王朱栋:唯一的郢王

朱栋是朱家老二十四,封为郢王,永乐六年就藩安陆,时年20岁。

在任7年去世,享年26岁。由于朱栋无子,所以封国被削除。

五、两大劣王

朱元璋的儿子们整体质量真的不错,但难免会有几个歪瓜裂枣,实属正常。有两人顽劣成性,至死不悔,我将他们合称为两大劣王,依次是齐王朱榑(fú)、伊王朱㰘(yì)。

1、齐王朱榑:劣迹斑斑,死不悔改

朱榑是朱家老七,封为齐王,就藩青州。朱元璋前几个儿子的王爵都不差,都是大镇强藩。由于明朝初定,各地仍不断有战事,朱榑曾多次率麾下护卫军会同其他诸王出征草原。因此,朱榑常以此为傲,恃功而骄。

朱榑性格凶暴,多行不法之事,但朱元璋宠儿子,视而不见。待到建文削藩时,便顺势拿下了劣迹斑斑的朱榑。

朱棣即位时,按老规矩被朱允炆废掉得到兄弟都是自己的盟友,于是恢复了朱榑的封国。

只是被罢黜的经历丝毫没有让朱榑有所悔改,复封后反而变本加厉,行为不轨。朱棣屡次劝诫无效后,最终忍无可忍将其彻底废黜,软禁在南京直到去世,就这样还享年64岁。

2、伊王朱㰘:最恶伊藩

朱㰘是朱家老二十五,封为伊王,永乐六年就藩洛阳,时年20岁。在位6年去世,谥号为“厉”,可见其生前的所作所为有多么的糟糕。

朱㰘性情凶残顽劣,好武厌文,以残害百姓为乐。他经常在闹市中游猎,见人就砍,血溅衣衫是他最爱看的画面。他还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组织男女裸体杂混取乐,生活极为荒淫无耻。

他死后,朝臣因为他的劣迹上书请求撤销他的封爵,可惜成祖朱棣这一点和朱元璋差不多,对于自家人祸害百姓,常常是视而不见,就算责罚训斥也只是象征性的,毫无实际用处,最终百姓只能继续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朱㰘虽然死得早,但是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残暴基因强大,整个伊藩世代盛产混球,百姓世代惨遭蹂躏,历代皇帝仍是视而不见,封建帝王的统治实在令人厌恶。直到第六代伊王朱典楧将残暴发展到了极致,做下了滔天的恶事,波及范围甚广。

朝廷终于按不住了,嘉靖皇帝下旨囚禁朱典楧,削除封国。总算苍天有眼,打折了伊藩的“狗腿”,百姓得以脱离苦海,就这一点而言,嘉靖皇帝做了一件历代先皇没有做到的好事。

六、三殇

在朱元璋的26子中,有三位走得令人惋惜,我将他们合称为三殇,依次是太子朱标、赵王朱杞(qǐ)、老幺朱楠。

1、太子朱标:国本之殇

朱标是朱家老大,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此战关乎基业根本,十分关键。朱家有后,实为大喜,朱元璋极为振奋。

朱标一出生就被选为未来的继承人,朱元璋倾尽心血全力地栽培他。朱标也不负众望,成年后英明睿智,仁德勤谨,温文儒雅,常在朱元璋面前回护兄弟,颇有威望。

△朱元璋与朱标

虽然他的治国理念偏于德治教化,常不合朱元璋的意,但朱元璋要的就是这种仁德的继承人。原本朱标继位,诸王无有不服,且朱标的城府手段颇深,是不会出现朱允炆在位时那么拉胯的景象的。

可惜天不假年,朱标在37岁时因病去世,朱元璋只能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失辛苦培养多年的储君。而朱元璋死后,大明王朝也因为朱标的离世,变得血雨腥风,动荡不安。

2、赵王朱杞:一岁早夭

赵王朱杞是朱家老九,封为赵王,看这封号,日后封地应该在河北。可惜,他仅活到一岁就夭折了。

3、老幺朱楠:一月早夭

朱楠是朱家老二十六,是朱元璋在65岁高龄时生下的老幺。可能是朱元璋岁数大了,孩子先天不足,朱楠只活了一个月左右就夭折了,生前都没来得及封王。

结语

综上,在了解过朱元璋的26子后,我们发现最像朱元璋的非老四朱棣莫属。而最有出息的,也只能是文治武功旷古烁今的永乐大帝。

但在朱棣光环之下,我们还是能发现在朱家诸子中,还是有不少优秀的人才。不得不说,朱元璋生得儿子质量整体来看真的挺高。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分享,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