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特权卡,勒夫开除穆勒?

德国的足球人才济济,千万不要用看咱们国足的眼光,砍掉几个主力球员就没人了。达到德国国家队的球员一大批,只是我们不熟悉。

再有前一篇文章我阐述过,夺得世界杯后的球队如果保留原班人马或者框架征战下一届世界杯都没头好成绩,法国齐达内02年没戏,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这一届的德国都是小组不出线。

要说你大换血未必有戏,但是不换血肯定没戏。

传奇特权卡(勒夫开除穆勒)

徐霞客的旅行为何与众不同?

徐霞客是正宗的驴友,从小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少年时就立下当旅行家的愿望。

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但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

徐霞客十九岁,父亲去世。徐霞客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 ”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并于次日欢送徐露客上路。

许多人要问了,他当专职驴友,钱哪儿来呢?

这个不用担心,徐霞客的家世十分显赫,是真正的土豪。有良田4万多亩,从南到北走完有五十里远路。

可以想象,家中如此厚实的财力,肯定是徐霞客出游的后盾。尤其是前期,他依靠靠家庭的支持,人力、物资上都很充足。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记载了第一次出行的情况,当时他骑着马,带着仆人,还有挑夫,悠哉悠哉,可谓富游。

不过到了后期,财产已经逐渐消耗,就没那么逍遥了。据好友钱谦益写的《徐霞客传》,为了奉养健在的母亲,徐霞客需要努力去耕田。沦落到亲自耕田的地步,可见经济条件已经一落千丈。

干瘪的钱袋子,阻止不了徐霞客的雄心壮志。但是在路上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清初学者潘耒在《徐霞客游记》序言中说,他“暝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食”。

为了能继续前行,徐霞客只能向朋友借钱充当游资。徐霞客在崇祯十年(1638年),51岁从家乡开始最后一次远游。11天后进入杭州时,身上的盘缠已经吃紧,不得不向别人借了10两银子。到了湘江,徐霞客遇到劫匪,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狼狈地投靠在衡阳府谋事的老乡金祥甫,在金家住了十几天,以家中的20亩田的租金作抵押,借了20两银子。

徐霞客后来成了一介布衣,但家族显赫名头不小,路上也得到一些名流的资助。在衡阳的时候,桂王府内一位姓王的太监首领,发动下属认捐,为徐霞客筹措到14两银子。徐霞客进入昆明,结识了名士唐大来。唐大来同样向往自然,希望远离嚣尘,两人一见如故,一起饮酒下棋,诗词唱和。徐霞客启程下一站,唐大来捐助了盘缠,还写信给沿途的友人,招呼大家解决徐霞客的沿途困难。

徐霞客到达广西后,参府中军唐玉屏送一副通行马牌。这可是好东西,可以动用地方的车马,免费食宿。按照规定,这项福利只有少数官员能够享用,但明朝中后期管理混乱,马牌被滥用。徐霞客非官非吏,也占了便宜。但他年过五旬,身体抱恙又连番遇险,也算情有可原。

四百多年前,交通很不发达,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双腿,而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从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践行生命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坚强。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发生在崇祯九年(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人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徐霞客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来维持生活。

徐霞客在跋涉每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等21个省、市、自治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明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远游至云南丽江后,因足疾无法行走,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56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留下了著名“徐霞客游记”遗作,广泛流传。

左宗棠为什么不攻打伊梨?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最大的功绩,必定是收复新疆。今天我们也常调侃,如果没有左宗棠,去新疆或许就要办签证了。可见,收复新疆,可歌可颂。但幕后永远比台前艰难,其中的始末,一波三折。不仅有李鸿章等人的反对,更有伊犁问题,差点让这一壮举成为“烂尾工程”。

(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始末

1864年,天平天国运动和同治回乱波及到新疆,新疆各势力趁机而起,喀什噶尔、柯尔克孜族部落和回族,纷纷占地为王,局面混乱。后来外部势力浩罕汗国介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867年,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盘踞新疆,建立“洪福汗国”。

1872年,清廷讨论阿古柏之事,左宗棠主张收复,并且战略都已经想好,“缓进速决”。“缓进”即准备充分,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凑军饷,屯粮草,整顿军队。“速决”即速战速决,因为国库空虚,军费紧张,左宗棠认为在一年半内获取全胜最好。

(新疆地理位置)

事情没有一帆风顺,1875年,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左宗棠的“塞防”派争论不休,李鸿章认为新疆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不应该竭尽天下的财力去西征。左宗棠则反驳如果失去新疆,西北边防无屏障,对内有损国威,对外也会助长列强侵略气焰……力排众议,终于在1876年,左宗棠领着西征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花路。

仅一年多的时间,西征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清军收复新疆战要图)

左宗棠为什么不攻打伊犁?

当时的西征军,势不可挡,为什么左宗棠不选择一鼓作气,攻打伊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国库空虚

左宗棠申报军费预算时,精确到一个人、一匹马每日所需要的粮草,而且计算出了每一百里的运费和消耗。甚至比较了用毛驴、骆驼还是车辆运输,哪种更节省开支。算出来后,还要自己去四处张罗筹措。可以看出,国库已经空空如也,支撑不起战争的消耗了。

(左宗棠借钱打战)

2. 伊犁被沙俄所占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1871年,俄国趁阿古柏侵占新疆之际,派兵占领了伊犁。所以,若要攻打伊犁,对手不是阿古柏部落这样的“地痞”,而是训练有素的沙俄军队。

所以,在收复新疆的战术上分析上,左宗棠认为“欲收伊犁,必先克迪化”。沙俄国大兵强,如果先收伊犁,损伤了元气,不利于讨伐迪化城(今乌鲁木齐)。

(左宗棠生平图谱)

3.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877年,俄国和土耳其爆发第十次俄土战争。或许有人会认为,有了土耳其的牵制,这是最好夺回伊犁的时机。金顺也建议左宗棠应趁机夺取伊犁,但左宗棠仍然是拒绝了。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这时和沙俄交手,一时占据了上风,但这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如果后续清廷的支援跟不上的话,最终除了劳民伤财也不会达成目的。

(历时百年的俄土战争)

4. 有能避免武力的正当理由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俄国在伊犁问题上完美演绎。当初占领伊犁时,俄国找了一个“安定边疆秩序”的借口,还允诺只是“代为收复”,如果清军平定了叛乱,就“当即交还”。

所以说,Flag不要随便立,几年后,清军果然收复了新疆各地。左宗棠就利用这个口实,恩威并施,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了伊犁问题。虽然最终是用钱“买”回了伊犁,但是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

(《中俄伊犁条约》局部)

1757年,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把这块土地取名为“新疆”。100多年后,古稀之年的左宗棠再次收复新疆,故土新归……

关注“全历史”

在这里

文明脉络随心玩转,关系图谱任你来盘

世有万象,史有千面

换个角度看世界!!!